譚躍:根在內容,本是編輯
發布時間: 2022-03-30
來源: 百度
關鍵詞 :
字號 : 小| 中| 大
4月7日~10日,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在京召開內容建設委員會成立暨首屆編輯大會:一則聘請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組成高級智囊團,為中版集團在產品線規劃、各類 基金項目評審論證、出版物評獎等方面的內容創新、主業發展建言獻策、添智助力;二則將過去幾年先后舉辦的骨干編輯和營銷人員培訓、“三個一百”人才培訓 等,升級為專門針對編輯隊伍建設的首屆編輯大會,今后還將每年一個主題長期辦下去?! ?/p>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譚躍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企業化的“本” 在編輯,集團化的“根”是內容。內容建設關乎中版集團的命運,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出版專業化發展道路,要更加專注內容,更加專注出版,更加專注文化影響力, 要學會以企業的方式做文化,以資本的方式做內容,以市場的方式做影響。他還強調,中版集團的編輯要有當代作為,必須“知天時”、“懂天命”、“建事功”、 “弘揚匠人精神”,要培養終生的學習能力、職業的專注能力、深刻的思考能力、時代的洞察能力、發現聚合優秀作者資源的能力、市場的競爭能力,使出版的思想 導向力、內容生產力、媒體融合力和文化傳播力轉化為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正能量?! ?/p>
此次內容建設委員會與編輯大會“雙管齊下”,足見中版集團對內容建設、編輯培養這一“根本”的高度重視,是挺拔主業的創新之舉,對業內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為此,本報特編發譚躍在大會上的致辭,與業者共享。內容略有刪節。
譚 躍(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總裁)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愿景,正伴隨著全球化的浪潮,深刻影響著中國的發展,急劇變革著世界的格局。身處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中國出版集團的每一位同志,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種機遇、使命、責任和擔當?!?
三年前,中國出版集團確立了集團發展的“三化目標”和“六大戰略”,召開內容創新大會,推出了“內容創新十策”。三年來,集團逐步拓展了內容創新、人才 強企、數字化、國際化、品牌經營等戰略。從今年開始,我們將著力推進集團化戰略。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和中央文資辦的關心指導下,近年來,集團加快 了向現代化、大型化、國際化邁進的步伐。去年,中國出版集團連續第六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位次從2011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4位;連續兩年入選 “全球出版業50強”,位次從2013年的第22位上升到第14位;首次入選“亞洲品牌500強”,成為中國文化企業的唯一上榜企業;首次入選“中國經濟 最具發展潛力企業”,成為2014年度上榜企業的第一名。尤其值得我們重視的是,近年來在各類好書評選中,中國出版集團的參選數、入選數都印證了集團強大 的內容生產和創新的能力。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集團各級領導班子、全體同仁特別是一線編輯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p>
在推進“六大戰略”特別是企業化、集團化、市場化的過程中,中國出版集團不斷地追問自己,我們企業化的本在哪里,集團化的根是什么。我們形成的共識是,根在內容,本是編輯。這個根本告 訴我們,出版產業能否做大,關鍵在于內容是否做優,產品的競爭力是否做強。這體現在優秀的選題策劃中,體現在一流的出版物中,體現在對主流文化的把握上, 體現在對閱讀風尚的引領上,最終還是體現在社會影響力上。內容建設關乎集團的命運,這樣一個定位,決定了中國出版集團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出版專業化的發展道 路,也就是要更加專注內容,更加專注出版,更加專注文化影響。對中國出版集團來說,企業化、集團化和市場化就是要學會以企業的方式做文化,以資本的方式做 內容,以市場的方式做影響。對中國出版集團來說,做大做強,就是要把文化影響做大,把文化產品的生產創新平臺做強?! ?/p>
基于這樣的認識,集 團經過近一年的準備,決定成立內容建設委員會,其中設置顧問委員會、咨詢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聘請各界領導和專家,作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更好地把中央精神 政策的指導力轉化為集團內容建設的生產力,將集團內外專家的真知灼見轉化為集團內容生產的持續創新?! ?/p>
內容建設,編輯為本??v觀人類文明 的傳承和發展,編輯的作用可謂大哉??鬃雍Y選民歌3000余首,集305篇以成《詩經》,“詩言志、思無邪”的傳統影響后世,以至于今。他注《春秋》,微 言大義,仁義統之,中庸貫之,成國史之綱要,播思想于千秋。他還玩索《易經》,于連山、歸藏等多種版本中獨取《周易》,精注十翼,賦以哲思之魂,終成群經 之首??鬃觿h詩、注史、釋經的往事,有人相信,有人疑之甚而否認。其實,對于文化傳承而言,重要的是可以從中看到編輯工作的本質在選擇,在傾向,在思想?!?
編輯是一項崇高的職業?;赝倌隁v史,中國出版集團旗下的出版機構的前輩編輯們,曾為推動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18年前創建的商務 印書館,103年前創建的中華書局,83年前創建的三聯書店,無不在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的中國近現代化過程中,承載過使命,擔當過主力。他們的所作所為, 奠定了中國現代出版業的基本格局;他們所選擇推出的大量出版物,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1949年以來,隨著人字頭、國字號等出版單位的紛紛設 立,我們的編輯隊伍更加壯大,編輯的作品也更加蔚為大觀。去年在集團的品牌大會上,我們初步梳理了集團第一批290種品牌產品,以《辭源》《漢譯世界學術 名著叢書》《點校本二十四史》《管錐編》《魯迅全集》《中國大百科全書》等為代表,展現了中國出版的水準,體現了中國文化的高度?! ?/p>
當前,數字出版逐步深入,網絡媒體日益普及,信息鋪天蓋地,內容海量呈現。其中,健康的與頹廢的并行,有益的與有害的共生,真善美與假丑惡同在。在紛繁復雜 的網絡世界,傳統編輯的作用看似邊緣化,實則更稀缺;看似無足輕重,實則更見功力。內容越是海量,選擇越是困惑,傳統出版的編輯優勢就越是重要和珍貴?!?
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后浪推前浪。作為中國出版集團的編輯,我們有前輩的榮耀,有豐富的遺產,更應有當代的作為。要有當代的作為,首先要知天時。天時是 什么?就是經濟、文化、政治、社會發展的主旋律。當前,中華民族正在經歷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和平崛起、“中國夢”、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四個全面”戰 略布局、“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亞洲投資銀行等等,所有這些每一個都是世界級的話題,都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模式背后的思想因素,中國模式的世界意義, 都是中外學術界探討的重點,都值得我們高度關切。要有當代的作為,其次要懂天命。天命是什么?就是文化擔當,就是出版使命,就是抓住時代意義的大話題,成 就里程碑式的大作品,發出中國的時代聲音,掌握世界的話語權。尤其是對中國古代思想的現代闡釋,對中國當代實踐的學術表達,這個話語權應該是在中國,應該 由我們中國人來完成。要有當代的作為,再次要建事功。作為中國出版集團的編輯,要不斷學習,以增強學修見識;要傾聽時代聲音,以回答時代問題;要在“四個 全面”的領會中,關注重大話題,凝結重大選題,以給社會精神的動力、思想的引導和文化的支撐。同時,我們也要善于運用企業化的方式、市場化的手段、數字化 的途徑和國際化的方法來做出版,使中國思想、中國文化、中國實踐、中國故事傳播得更遠、影響力更大。要有當代的作為,最后需要弘揚匠人精神,這就是一生專 注,精益求精,持續創新,融合貫通,視專業為根本,惜品牌如生命?! ?/p>
作為編輯,生活工作在這樣一個時代、這樣一個集團是一種幸運。歷史給 予了我們重大機遇和重要平臺,但是機遇只鐘情有準備的人。中國出版集團的編輯,要在學習和實踐中進一步形成中版特色的專業出版風格。這種專業風格,可不可以概括成以下一些要素:一是終生的學習能力,二是職業的專注能力,三是深刻的思考能力,四是時代的洞察能力,五是發現聚合優秀作者資源的能力,六是市場的 競爭能力或者更本質地說是文化的傳播能力?! ?/p>
我們在案頭的涂涂改改中,有文字功底,有品位格調,見思想文化,見眼光胸襟,考驗著知識面, 透露著傾向性。對這幾種專業要素,只要長期培育、集中鍛造、反復錘煉、持久追求,我們就能應天時、行天命、建事功,就能文以載道、商以傳道、創新弘道,使 出版的思想導向力、內容生產力、媒體融合力和文化傳播力轉化為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正能量?! ?/p>
舉辦內容建設委員會成立暨首屆編輯大會,以此 紀念中國出版集團13周年。要在集團上下營造一種重視內容、重視編輯的濃濃氛圍。因為我們相信,培養一大批好編輯,造就新一代名編輯,成就出一些中國出版 業的大編輯,是我們推進“三六構想”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我們建成“國際著名出版集團”不可或缺的重要標志,是我們走開、走好、走成中國出版集團特色發展道 路的根本所在。同時,這也是中國出版集團各級領導班子的戰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