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9日,以重慶出版社為核心組建的重慶出版集團掛牌成立。
從上世紀80年代的出版大樓到新近投入使用的國家級出版傳媒創意中心——重慶出版傳媒創意中心,重慶出版集團的十年巨變遠不止于此?! ?/span>
其“自身裂變、內部擴張”的道路成為中國出版業改革的一個側影?! ?/span>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田麗麗
將改革進行到底
從一家體量不大的單體社到多種業態的綜合文化傳媒集團,從一家傳統的事業單位到高度市場化的現代企業,重慶出版集團十年的發展歷程構成了一部不斷創新的改革史?! ?/span>
重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小衛至今還記得2003年改革之初的情景。當時,整個重慶出版社銷售收入的85%、利潤的100%都來自于教材教輔,走的是無負債、無銀行貸款的自給自足傳統計劃經濟發展道路。實施干部、用工、薪酬三項制度改革,讓全社職工感受到這是一場大刀闊斧的“真改”,思想觸動很大?! ?/span>
這次的改革僅僅是個開始。2005年,重慶出版集團正式掛牌成立,集團整體轉制改企,創造性地探索出“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改革模式,平穩解決了集團改革中最大的難題,走出了一條改革成本低、社會震蕩小、改革效果好的路子?! ?/span>
2011年,集團將重慶出版社及所屬五大出版中心和“三刊一報”全部轉企改制成立有限責任公司。至此,重慶出版集團所屬生產單位除重點圖書編輯室外,全部實行公司化運作,徹底轉制為獨立核算、自主策劃、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競爭主體?! ?/span>
十年改革,老員工們感受最深——員工們的思想觀念變了,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新了,經濟成份多了,人才成長快了,集團核心競爭力強了。通過持續深入改革,重慶出版集團步入了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的前列?! ?/span>
羅小衛坦言,當前出版業改革正邁進“深水區”,圖書市場和文化產業發展競爭激烈,兼并重組改革步伐加快,新技術革命浪潮風起云涌,這都將是集團繼續深化改革要解決的重要發展課題?! ?/span>
主業必須“走出去”
聽巴山夜雨,品渝州書香。這句經過重慶出版人凝煉而成的渝版圖書動人吆喝,不僅記錄著重慶圖書出版業發展的歷史畫卷,也體現著重慶出版人意氣風發的時代風采?! ?/span>
2014年,重慶出版集團主業銷售碼洋11.26億,是2004年的10倍多。集團成立以來,各類出版物共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662項。2009~2013年,重慶出版社總體經濟規模在全國500多家出版單位排名中連續五年穩踞“全國第三,地方第一”?!俺霭嬷鳂I始終是集團的核心競爭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目的是為了反哺主業,讓主業發展更有信心”,重慶出版集團總編輯陳興蕪強調說?! ?/span>
數百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和通俗讀物順利出版;《中華大典》(天文典、地學典)《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大足石刻全集》等一批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重大出版工程,相繼啟動和推出新成果;重慶出版集團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由100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資助出版具有國內一流水平學術著作百余部?!缎茇埵吩姟贰吨艺\與背叛》《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等先后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和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暢銷書不斷涌現,銷售量不斷創下新高——《忠誠與背叛》30多萬冊,《女心理師》50多萬冊,《冰與火之歌》300多萬冊,《藏地密碼》400多萬冊,《高考作文素材》1200萬冊……說起這些好書,陳興蕪如數家珍,“做好書,以書為本是重慶出版集團成立以來的優良傳統”?! ?/span>
陳興蕪介紹說,要走出國門,必須先沖出夔門。集團在實施主業“走出去”戰略方面采取了兩項重大措施:一是在北京成立了以圖書選題策劃、營銷發行為主要任務的宏圖華章文化傳播公司,為集團本部提供可資借鑒的業內外先進經驗;二是成立了集團版權貿易及國際合作部,與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 ?/span>
在“走出去”戰略的推動下,集團大眾類圖書連續十年保持高速增長,各類圖書數量由少到多,品質由低到高,影響由內到外,實現了品牌、規模雙上新臺階。集團大膽創新,在輸出產品、輸出方式和輸出渠道三個方面做了積極嘗試,對外輸出圖書版權445項,成為“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工作小組首批成員單位之一。重慶出版社參與全球37家知名出版社發起的“重述神話”全球出版項目,使中國文化成功融入西方主流文化圈;聯合國外著名出版機構推出《當代中國著名學者論叢》,實現了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對外輸出新突破;主導策劃“地球村的孩子”、中韓法國際出版合作項目,吸引了來自7個國家的出版機構加盟?! ?/span>
產業壯大源自“混”得好
重慶出版集團由單一出版社轉企改制,要完全依靠自身內涵式發展來做大做強無疑難度很大,迫使重慶出版集團尋找新的產業支撐點——多元發展,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span>
2003年12月,集團組建第一家絕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十年間,集團聯合國企、民企和外資先后組建17家混合所有制股份公司?! ?/span>
集團大膽吸收社會力量和資本,共同發展文化產業。集團業務范圍現已覆蓋圖書報刊出版發行、數字出版、電子音像、卡通動漫、紙業貿易、精品印務、跨境電商物流和文化地產等產業領域,實現了從單一出版社向大型出版文化傳媒企業集團發展的歷史性跨越。重慶出版傳媒創意中心、重慶天健創意產業基地、重慶現代印刷包裝基地、“正升·時代港灣”、重慶現代物流印務基地等一批大基地大項目應運而生,風生水起?! ?/span>
集團總經理曲藝告訴記者,從2007年開始,混合所有制經濟已經占到集團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但在眾多混合所有制經濟中,集團始終堅持兩條原則:一是堅持在國家政策允許的領域內,主要是在文化產業領域內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二是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發揮集團在股份制企業中的主導作用?! ?/span>
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踐中,集團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規避風險、實現雙贏的“互靠雙借”經驗——“互靠”即國企向市場邁一步,民營、外資向規范靠一步;“雙借”即國企向民企借市場、借觀念、借人才,民企向國企借資源、借品牌、借管理。其次是所有股份公司都按照《公司法》要求,組建董事會和監事會。公司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財務總監、主辦會計等重要職位由集團委派;總經理則由合作民營方委派,擔任日常經營活動的“操盤手”。各公司的重大投資項目和支出,都要經過項目篩選-公司論證-董事會研究-出版集團投資管理委員會審批等多個環節?! ?/span>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一些出版單位還在討論要不要跟外面的企業混、怎么混,我們已經又‘混’了四家?,F在,集團上下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方面沒有任何思想方面的阻力”,羅小衛很自豪地說?! ?/span>
構建新技術“三張大網”
“做強主業,做大產業,產業反哺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這是重慶出版集團十年來的發展思路。在新的形勢和挑戰面前,新技術在傳統出版領域的推廣應用已成為集團發展的一個重要新元素?! ?/span>
早在2005年,集團就開始探索數字化出版。面對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強力滲透,羅小衛坦言壓力很大,“時間不會等我們”,“只能通過項目的試點、示范,找到與新技術融合的契機”?! ?/span>
近幾年,集團向新技術轉型步伐持續加大并不斷取得新進展—— 將新技術推廣應用列為優先發展的重點戰略,制定《重慶出版集團新技術推廣應用發展綱要》,設立2000萬元新技術推廣應用扶持誘導基金,成功入選“國家數字復合出版系統工程應用試點單位”,“出版物云終端”(RFID)獲得國家專利,大足石刻數字資源庫、巴渝非物質文化數字出版平臺、“樂學吧”家?;ネ?、“U我”生活服務平臺、掌中政企書屋等項目正順利推進?! ?/span>
“在與新技術的融合中,我們著力要做的,是實現與出版資源的嫁接,持續打造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绷_小衛透露,在未來加快傳統出版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以集團數字出版傳媒基地為“拳頭”,重點打造一個對內組織、聚合集團數字內容資源,對外聯合運營商、終端商等進行數字內容營銷傳播服務的高效整合運營平臺,并帶動以本土特色文化發掘、傳統優勢延伸和數字化項目國際合作為核心的“三張大網”,努力將重慶出版集團打造成有文化特色和國際影響的華文全媒體內容綜合運營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