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訊(兩會特派記者 田麗麗 孫玨 張倩)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出席兩會,與兩會代表委員共商國是。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代表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3月的北京,再次進入國內外關注的“兩會時間”?! ?/p>
2015年兩會提出,GDP增速目標調整至7%;調結構、促轉型是今后工作的主旋律;社會的持續發展,要更加注重法治、文化、制度等軟實力的建設,新常態更是社會文化建設的新階段。記者采訪發現,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加速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盡快促進文化立法等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對文化領域共同關注的焦點,其中,又以文化立法和媒體融合堪稱焦點中的焦點?! ?/p>
文化立法以全民閱讀立法促進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文化產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并成為產業創新的源泉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為此,多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呼吁加快推進我國文化立法進程,用法律保障文化產業健康有序發展。2014年全國兩會上,“推動全民閱讀”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直接促使在全民閱讀上成績突出的地區率先出臺地方性閱讀法規,也使得在國家層面的全面閱讀立法呼之欲出。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民閱讀立法的推進無疑將對文化立法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 ?/p>
3月5日下午,四川代表團全體會議結束后,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柳斌杰在接受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采訪時,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倡導全民閱讀、建立書香社會”大加點贊,認為這是中央將要求落實在出版、傳媒、文化戰線,并表示,中國要實現民族富強,最大的問題是文化建設問題,這是牽涉到民族精神再造的重大工程,而做好這項重大工程的基礎工作就是倡導全民閱讀,盡快促進全民閱讀立法。記者在全國政協新聞出版界別組采訪時獲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與幾十位新聞出版界別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了加大全民閱讀力度、促進全民閱讀立法的提案?! ?/p>
除與新聞出版界別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出關于全民閱讀立法的提案外,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李東東的另外兩個提案也在文化立法的大范疇中,她建議,搜索引擎有償推廣服務應明確納入《廣告法》監管,建議全國人大與國務院有關部門盡快立法,規范網絡出版的準確概念,依法設立統一歸口管理網絡出版的機構?! ?/p>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一個國家處于先進的行列,沒有其他的因素,就是閱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書記王濤認為,“全民閱讀立法對推進閱讀很有好處,但是推進閱讀本身不能只靠法解決”,“出版企業在推進全民閱讀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去發現好的出版資源,給讀者提供更好的讀物”?!?/p>
對于更寬層面的文化立法,王濤很感慨,“對于文化企業而言,立法太重要了,文化企業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中感到處處沒有法律支撐和保護,被盜版等非法出版活動嚴重困擾”。強調文化立法重要性的同時,王濤認為執法更加重要,要“加強執法統一性、強制性、公正性”?! ?/p>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曙光建議,以加強文化立法為核心,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文化法制體系。加快文化立法進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文化產品促進法、網絡安全法等文化立法重點項目盡快出臺實施?! ?/p>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編輯學會會長郝振省認為,推動全民閱讀立法盡快實施后,在政府、社會、企業層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軟硬件設施的落實、后續管理隊伍的培訓管理、志愿者隊伍等等,這些都要提前統籌考慮進去?! ?/p>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學會副會長黃友義對于全民閱讀立法非常有信心,他預計2015年內會取得很大進展,讓他更為擔心的是國人閱讀習慣的養成,他建議未來在法律框架之內實施一系列措施,如知識競賽、建立不同群體的讀書群、建立獎勵激勵機制等來推動大家看書,甚至可以對官員實行讀書的考核,建立系統化的、覆蓋全社會的各種閱讀機制,“不然法律會成為一紙文”?! ?/p>
“文化產業具有經濟與文化的雙重屬性,政策和規章制度既要關注文化屬性,也要關注文化產業的經濟屬性”,全國人大代表、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長城分析說,由于相關立法進程的滯后,致使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規則性硬傷”。如,管理部門職責不明確,企業法人主體地位不明晰導致文化企業融資困難、市場交易行為不規范等等。他建議,應盡快制定出臺文化產業促進法,明確政府管理部門的職責,保障文化產業從業者和文化產品消費者權益的同時,打造公平、規范、有序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 ?/p>
媒體融合關鍵在品牌、機制、資本
2014年被稱為“媒體融合元年”。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自此,媒體融合成為傳統文化企業轉型發展中的關鍵詞。2014年,全國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就“加快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開展專題調研,并于2015年1月組織“‘推動媒體融合建設促進新聞文化發展’專題暨主題論壇”,成為全國政協新聞出版界別委員調研工作的亮點之一。本屆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表述使得媒體融合話題再度升溫。本屆兩會,代表、委員們面對媒體融合這一高頻熱詞進行了冷靜的深度解讀?! ?/p>
“融合絕對不是簡單地將報紙上的內容搬到互聯網,關鍵問題是通過融合能不能成為主流輿論場,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翟惠生坦言,“這并不容易做到,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傳播的內容掌握在其他人的手指頭上,核心又回到講好故事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認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的癥結不是技術而是機制,要通過利益驅動來調機制,不打破機制的壁壘,融合前景堪憂?! ?/p>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臺長王庚年結合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十年的探索實踐,認為在品牌、觀念、平臺、受眾、機制、資本中最關鍵的是品牌、機制和資本,“但遺憾的是,中國媒體都不具備品牌價值,作為機構很難賣錢。只有像迪斯尼那樣形成品牌,才能自然而然進行融合。其次,機制不改,融合也無法完成。只有資本以并購、控股等形式能最快速實現融合?!薄 ?/p>
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建議,制定推動“互聯網+”全面發展的國家戰略,他表示,“互聯網+”意味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 ?/p>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二月河建議對作家免稅,將這部分錢補貼到圖書中,使書價降低,讓收入低的人也能買得起書、讀得起書。全國人大代表池莉認為文化產品不可量化評價,不可弄一個標準,搞一刀切,閱讀應多元化,讀己所好;作家也如此,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最好。全國人大代表熊召政則更為關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話題。